FreeBSD的默认文件系统是ufs,如果要对其它文件系统的支持,就要在内核中增加相应的文件系统,然后重新编译内核,常用的MSDOS,CD9660在GENERIC内核(系统默认内核)中已有,而Linux的ext2fs没有,为了对ext2fs的支持,在内核中增加一行:

options "EXT2FS"


重新编译内核,重启机器。

可用fdisk /dev/wd0查看硬盘wd0的slice情况,对于FreeBSD的slice,还可用disklabel -r /dev/wd0s1命令来查看硬盘wd0的第一个slice的情况。进入/dev,查看硬盘设备,如还没有相应的,可用sh MAKEDEV建相应设备

这些工作之后,就可用mount命令了,例如:
/mnt为目录,该目录必须存在

1.mount FAT/FAT32分区:(C盘为例)
引用
mount -t msdos /dev/ad0s1 /mnt


mount_msdos /dev/ad0s1 /mnt for 4.x
mount_msdosfs /dev/ad0s1 /mnt for 5.x


2.mout Windows的扩展分区(FAT/FAT32):

引用
命令和1一样,只是要记住:扩展分区从s5开始,例如mount D盘,可用:

mount -t msdos /dev/ad0s5 /mnt

mount_msdos /dev/ad0s5 /mnt for 4.x

mount_msdosfs /dev/ad0s5 /mnt for 5.x


3.mount NTFS分区:(C盘为例)
引用

mount -t ntfs /dev/ad0s1 /mnt



mount_ntfs /dev/ad0s1 /mnt

[注意]1.chinese/gbfs 的 ntfs 似乎有问题,不建议玩家级用户使用

注意2.:要让mount上的windows 分区(或CD-ROM)显示中文,需要升级你的ports,再安装gbfs:

#cd /usr/ports/chinese/gbfs

#make install clean

然后编译内核,注释掉options CD9660

options MSDOS

注意3.在5.1-current上不用安装gbfs,用:

mount_msdosfs -L zh_CN.GB18030 /dev/ad0sX /mnt

命令就可以支持FAT32分区上的中文文件名,当然,locale可以不用18030,zh_CN.eucCN, zh_CN.GBK都可以!

4.mount Linux Ext2fs/Ext3fs:
引用
在内核里面加入options EXT2FS,编译内核。

mount 的时候用mount_ext2fs 命令即可,ext3fs的mount也用mount_ext2fs

5.mount 普通数据光盘:
引用
mount_cd9660 /dev/acd0 /cdrom


6.mount ISO 文件
引用

在5.x中如下

mdconfig -a -t vnode -f abc.iso -u 1

mount_cd9660 /dev/md1 /cdrom

4.8的版本

vnconfig /dev/vn0 /home/xiaoche/a.iso

mount -t cd9660 /dev/vn0 /mnt

umount /mnt

vnconfig -u /dev/vn0


7.mount CD、VCD、DVD
引用

播放CD、VCD、DVD不用先mount上。

如果你一定要mount上,可以这样:#mount _cd9660 -s 0 /dev/acd0 /cdrom

8.mount 软盘:
引用

1.Format:

# /usr/sbin/fdformat -f 1440 /dev/fd0

2. Run disklabel:

# /sbin/disklabel -B -r -w /dev/fd0 fd1440

3.Create New FS:

# /sbin/newfs_msdos /dev/fd0

4.Mount & Use

#mount_msdosfs /dev/fd0 /mnt


9.mount usb

引用
确保内核中有如下项

device scbus

device da

device cd

在GENERIC中默认都有,如果没有,请编译内核。

大多数U盘用的是FAT 文件系统,所以用

mount -t msdos /dev/da0 /mnt

挂载




10.mount ZIP软盘:
引用
#mount_msdosfs /dev/afd0s4 /mnt/zip


说了这么多,就是没说在freeBSD系统多块硬盘怎么挂载,现在请看下面的:
引用
1.用systinstall 分区,测试,安装最小系统(已经格式化)
2.newfs /dev/ad1s1 格式化命令(第一步未格式化才需执行)
3.mount /dev/ad1s1 /disk1/ (挂载硬盘1到/disk1/目录下,该目录必须存在)
4.vi /etc/fstab (加入/dev/ad1s1              /disk1          ufs     rw              1       1,这样开机重启就可以自动挂载了)


希望上面的知识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freeBSD。有什么疑问请加QQ:29011218或MSN:onenight11@hotmail.com交流。


现在ArthurXF本人正在搞PHP等技术培训,如果想学习的人可以跟我联系。另外培训的招生简章在这个网址,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加我QQ:29011218交流也可。
PHP培训招生简章
Tags: , ,
一、驱动类型 驱动设备名
引用
IDE hard drives --- ad in 4.0-RELEASE, wd before 4.0-RELEASE.

IDE CDROM drives --- acd from 3.1-RELEASE, wcd before 4.0-RELEASE.

SCSI hard drives --- da from 3.0-RELEASE, sd before 3.0-RELEASE.

SCSI CDROM drives --- cd

Assorted non-standard CDROM drives--- mcd for Mitsumi CD-ROM, scd for Sony CD-ROM,

matcd for Matsushita/Panasonic CD-ROM

Floppy drives --- fd

SCSI tape drives --- sa from 3.0-RELEASE, st before 3.0-RELEASE.

IDE tape drives --- ast from 4.0-RELEASE, wst before 4.0-RELEASE.

Flash drives --- fla for DiskOnChip Flash device from 3.3-RELEASE.

RAID drives --- myxd for Mylex, amrd for AMI MegaRAID, idad for Compaq

Smart RAID. from 4.0-RELEASE. id between 3.2-RELEASE and 4.0-RELEASE.



硬盘的编号从0开始,例如在3.4-release中,第一个IDE硬盘是wd0。



二、分区的问题
FreeBSD的硬盘分割区域称为slice(片段或部分),一个硬盘最多可有四个FreeBSD的slice,FreeBSD的开机区必须在这些slice其中之一。每一个FreeBSD的slice有8个partition,分别称为a,b,c,d,e,f,g,h,传统上a,b,c,d分区有特殊的意义,a表示root分区,b表示swap分区,c表示整个slice,d表示整个硬盘,从FreeBSD-2.0.5 Release开始,FreeBSD发展了新的slice概念,只有c内定位整个slice,其它都可自由使用,但一般还是遵循传统观念,即a:root,b:swap,efgh:其它使用。

对于非FreeBSD的slice,没有a,b,c等的partition概念。对于DOS扩展分区的逻辑公区,是从s5开始的,例如,对于3.4-release中,第一个IDE硬盘的第一个扩展区的第一个逻辑分区是wd0s5,第二个逻辑分区是wd0s6。


现在ArthurXF本人正在搞PHP等技术培训,如果想学习的人可以跟我联系。另外培训的招生简章在这个网址,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加我QQ:29011218交流也可。
PHP培训招生简章
这里的所实现的负载均衡是以www.linuxvirtualserver.org项目的ipvsadm为原型,配合以其他的一些开源软件来实现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四个组件:

· iptables

· ipvsadm, (http://www.linuxvirtualserver.org)

· keepalived, (http://keepalived.sourceforge.net)

· heartbeat , (http://www.linux-ha.org)

1,ipchains

ipchains 是Linux下很有名的Firewall软件,iptables在Linux的内核中对进出Linux的数据进行控制,包括数据包的过滤和伪装等。在 Linux的内核中有三条标准控制数据包去向的链:input , forward , output 。input是对进入Linux的数据包进行控制,forward是对路由的数据包进行控制,output是对出Linux的数据包进行控制。在我们的这个方案中iptables的作用是将用户的请求数据交给ipvsadm来处理,并由ipvsadm决定用户的请求数据最终由哪台web服务器来相应。大家也可参考IPTABLES-HOWTO。在此不多说。

2,ipvsadm(www.linuxvirtualserver.org)

ipvsadm是由中国的年轻黑客维护的,他是从ipportfw发展而来的。ipvsadm是在Linux的内核中实现的,他在Linux的内核中监测需要路由的IP数据包,ipvsadm根据用户设置的条件对数据包进行相应的操作。了解ipchains的用户知道,在Linux的内核中有三条控制数据包去向的链:input , forward , output,ipvsadm是在forward的过程中对数据包进行操作的。ipvsadm的作用是为用户选择合适的web服务器。LLB在选择服务器时有四种不同的规则,这四种规则用于选择哪台服务器处理用户的请求。这四种规则是:Round-Robin (RR)、 Weighted Round-Robin (WRR)、 Least-Connection (LC)、 Weighted Least-Connection (WLC)。这四种规则各有自己的适应环境。

Round-Robin:

如果您的LLB选用的是这种算法,她会将数据包均匀的分发给各台服务器,他把所有的服务器放在相等的地位上,而不会实际的去考虑各台服务器的差异,如响应时间、session数等!例如您有ABC三台服务器,那么LLB分发数据包的顺序是......ABCABCABC.....

Round-Robin算法的好处是简单、占用系统资源少,缺点是无法检测哪台服务器有更高的响应速度、更少的连接,所以他非常适合服务器性能相当的环境。

Weighted Round-Robin

这种规则适用于用户扩展系统时,因为这是集群中的服务器的性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为每一个服务器定义一个参数是必要的。

这是一种带参数的Round-Robin的算法,参数的名字叫Weighed。您可以根据您的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来为每一台服务器分配一个Weighted 值,值越高其优先程度越高,默认值是1。例如:你有三台服务器,分别为A:486、B:奔腾、C:奔腾2,你可以为他们分配Weighted值为:1、 2、3,则按照Weighted Round-Robin的算法处理数据包的服务器的顺序是:CCCBBBA

Round-Robin可以说是Weighted Round-Robin的一种特殊情况,既所有的服务器有相同的Weighted值。

Least-Connection

这是一种动态算法,LLB将根据每台服务器当前的连接数目来转发数据包,具有最少连接的服务器将处理下一个请求。这一种算法能很好的分配各种流量,对于突发的请求或大量的请求能够做出比较平滑的处理,不会产生将请求的数据发往同一台服务器的情况。

Weighted Least-Connection

这种算法是Least-Connection Scheduling的一种扩展,她为每一台服务器分配一个weighted值,然后根据这个值和每台服务器当前状态下的连接数来决定由谁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她的工作原理:

假设有n台服务器,每一台服务器的weighted值为Wi ( i=1,2. . . n) ,session为Ci (i=1,...n), ALL-CONNECTIONS 是所有服务器的session和,既C1+C2+....+Cn.,那么按照下面的算法,服务器j将处理下一个请求:

( Cj/ALL-CONNECTIONS )/Wj=min { (Ci/ALL-CONNECTIONS)/Wi } ( i=1,..,n)

也可以简化为:Cj/Wj = min { Ci/Wi } (i=1,..,n)

我们可以对这四种算法做一个比较,Round-Robin和Weighted Round-Robin是静态的方法,对于服务器的当前状态不能做出很好的估计,因此数据的分配并不是最合理。

但在服务器的性能相当时Round-Robin却是最好的选择。Least-Connection 和Weighted Least-Connection是动态的方法,可以对服务器的当前状态做出比较合理的估计,这样在平衡各台服务器时,可以做出比较优化的选择。

3,Keepalived

keepalived是一个类似于layer3, 4 & 5交换机制的软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第3层、第4层和第5层交换。Keepalived的作用是检测web服务器的状态,如果有一台web服务器死机,或工作出现故障,Keepalived将检测到,并将有故障的web服务器从系统中剔除,当web服务器工作正常后Keepalived自动将web服务器加入到服务器群中,这些工作全部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干涉,需要人工做的只是修复故障的web服务器。

Layer3,4&5工作在IP/TCP协议栈的IP层,TCP层,及应用层,原理分别如下:

Layer3:Keepalived使用Layer3的方式工作式时,Keepalived会定期向服务器群中的服务器发送一个ICMP的数据包(既我们平时用的Ping程序),如果发现某台服务的IP地址没有激活,Keepalived便报告这台服务器失效,并将它从服务器群中剔除,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是某台服务器被非法关机。Layer3的方式是以服务器的IP地址是否有效作为服务器工作正常与否的标准。在本文中将采用这种方式。

Layer4:如果您理解了Layer3的方式,Layer4就容易了。Layer4主要以TCP端口的状态来决定服务器工作正常与否。如web server的服务端口一般是80,如果Keepalived检测到80端口没有启动,则Keepalived将把这台服务器从服务器群中剔除。

Layer5:Layer5就是工作在具体的应用层了,比Layer3,Layer4要复杂一点,在网络上占用的带宽也要大一些。 Keepalived将根据用户的设定检查服务器程序的运行是否正常,如果与用户的设定不相符,则Keepalived将把服务器从服务器群中剔除。

4,Heartbeat

heartbeat是一种心跳检测机制。他可以让两台服务器(Master Server 和Slave Server)互为备份。Heartbeat的中文是“心跳检测”。Slave Server利用heartbeat来检测Master Master的当前状态,当Master Server不能工作时(如:down机)Slave Server通过heartbeat来接管Master Server的所有工作,这个接管过程在10秒以内完成,对用户来说没有什么察觉。Heartbeat中包含一个IP take over(IP 地址接管)的功能,此功能是通过ARP欺骗的手段来完成的。



现在ArthurXF本人正在搞PHP等技术培训,如果想学习的人可以跟我联系。另外培训的招生简章在这个网址,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加我QQ:29011218交流也可。
PHP培训招生简章
    长期以来,Windows网络管理人员使用Edit,记事本或者Wordpad来编辑文本文件和手写文件。对UNIX操作系统而言,大多数UNIX系统都具有各自类型的编辑器,但是实际使用的工具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使用的UNIX系统。当前,一些编辑器甚至已经成为微软Word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比如Sun Microsystems。但是,所有UNIX操作系统机器上都安装有vi可视化编辑器。一旦掌握vi的使用技巧,你就可以在所有的UNIX操作系统(包括Linux操作系统)中随意编辑文件。
    
    Vi为何物?
   乍一看,vi除了全屏幕可视外就没有什么可值得称道。但是, 她却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编辑器,而且可以满足你需要的任何操作。vi可以在操作的时候让你编辑和浏览整个文件。以前的许多编辑器,比如ed都是行编辑器,即每次只能编辑和浏览一行文字。因此相比于过去的UNIX编辑器,vi更加便于整个文件的浏览。    
    很多UNIX操作系统都集中多个不同的命令行功能,比如nroff和troff等文件处理工具。与微软的Word一样,这些命令行功能可以编辑出不同格式和风格的文件。我亲自使用了这些工具来编写我的毕业论文,感觉非常的方便。   
    在机器上安装vi无需特别的安装路径,对此你无需太多担心。当安装系统的时候,vi自动会出现。因为系统管理员需要使用vi处理很多工作,包括创建系统文本等。Redhat的Linux在系统中提供了安装特定编辑器的选择,但是在UNIX操作系统不安装vi的情况相当少见
  Vi使用与操作  
  在介绍如何使用vi之前,了解vi具有两种基本模式是很重要。这两种基本模式为输入模式和指令模式。输入模式为输入命令,文本就会显示在屏幕上;而指令模式为输入命令就执行命令,而不会显示文字。理解指令模式最简单方式就是想象平时剪切、复制以及粘贴数据时所发生的情况。 
  在默认状态下,vi以指令模式下启动,因此你输入命令时不会显示文字,除非你输入命令切换至输入模式。大多数vi命令不会屏幕上显示任何东西,你只需要知道它们的工作过程就足够了。使用[Esc]键可以在输入模式和指令模式之间切换。如果你已经处于指令模式中,使用[Esc]将会告诉vi,你已经输入命令并将要执行命令。如果你没有输入任何命令,在指令模式中按下[Esc]键将中断操作。
  现在我已经介绍了vi的基本操作,你可以动手试用一下。首先,在你的工作站打开一个终端窗口,你只需在$提示中输入vi然后按回车键就可以启动vi编辑器。 
  接着,你将看到弹出一个页面左下角有一个~符号的空白文件。这一符号不容易看到,但是你看到的这些~符号正是表示处于文件的底部。当对文件保存之后,这些符号就不会显示出来。    若要编辑某个文件或者为一空白文件命名,你可输入vi filename。vi filename可以是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名或者是一个给新文件指定的名称。 

  通用输入模式  
    一旦进入编辑文档,除了使用[Esc]切换方法,还有其它很多方法使vi进入到输入模式。很多其它的方法都包含使用一个vi指令。这些指令可以立即让vi进入输入模式,由此输入的字符立即以文字出现在文档中。常用的指令为:  
        i     这是一个输入命令,即从光标所在位置前面开始插入文字,光标后的文字随新增文字向向移动。 如果是一个空白文档,文字将会输入在文档的左上角。 

      I     在行命令开始处的输入模式,即在当前行的开始处输入文字。与Word中的按下键后输入文字类似。 
  
    a     这是一个新增命令,即从光标所在位置后面开始新增文字,光标后的资料随新增文字向后移动。  
 
     A 这是一个新增到行命令的操作,即从光标所在行最后面的地方开始新增文字。这与Word中的按下键后输入文字类似。 
  
    o     这是一个命令之下的打开行命令,即在光标所在行下面新增一行并进入输入模式。
   
   O     这是一个命令之上的打开命令,即在光标所在行上方新增一行并进入输入模式。 

  编辑之后使用以上任一命令,将会返回到指令模式。   

    光标移动指令   
 
   接下来需要学习的是vi中的浏览命令。以指令模式在文档中移动,可以使用以下的命令: 
 h:将一个文字移动到左边   
  j:往下移动一个文字   
 k: 往上移动一个文字   
 l: 将一个文字移动到右边   
 在鼠标与GUI的环境中,这些移动命令看似有些过时,但是它们都被包含于所有vi版本就广泛应用。很多时候,光标号,上光标,下光标,左光标,右光标都会起到作用,但是操作者应该将termcap与terminfo属性包含在这些命令之中。   

 以下的其它移动指令也可大有帮助:  
  [Ctrl]f     向下移动一页指令。这将使得光标在文本中向下移动一页。  
  [Ctrl]b     向后移动一页指令。这将使得光标在文本中向后移动一页。   
    [Ctrl]u     向下移动半页指令。这将使得光标在文本中向下移动半页。   
    ^     行命令开始处。光标将会移动到行的开始处。   
    $     行命令结束处。光标将会移动到行的结束处。   
    w     移动到上一个文字的开始。  
  b     移动到下一个文字的开始。  
  e     文字末端指令。  
  G     移动到文件的末端。 

  常规功能  
  在一般的文本编辑器中,所有的功能,比如删除,更改,剪切,复制,粘贴,以及搜索/替代等,都可以在vi中找到。很多指令都可以将编辑状态进入输入模式,而又可以使用[Esc]来终止。常规使用的编辑指令包括:   
  x:删除字符命令,即删除光标所在字符。  
  dw:删除文字命令,即删除光标处的文字。  
  dd:删除行命令,即删除光标所在的行。  
  D:删除到行末端,即删除从光标所在位置到行末端的所有文本。  
  cw:改变文字命令,即光标所有位置的文字将随着输入文字而改变,至到按下[Esc]。  
  r:替代字符命令,即光标所在位置的字符将被输入的字符替代,至到按下[Esc]。  
  R:替代多行字符命令,即光标所在位置到右边所有的字符将被输入的字符替代,至到按下[Esc]。    
    绝大多数这些指令都可以通过组合而提高其功能。
    例如,如果你输入2dd,vi将删除两行文本。   

   剪切与粘贴等操作   
   与其它很多编辑器一样,你可以在文档中使用剪切与粘贴文本。以下命令是可以使用的最为简单的剪切与粘贴操作。  
  yy     复制行命令。光标所有行的文本将被复制到类似剪切板的缓冲器。注意到可以使用多个复制命令更改这一命令以将多行文字剪切到缓冲器。  
  yl     复制字符命令。光标所有行的字符将被复制到类似剪切板的缓冲器。可以使用多个复制命令更改这一命令以将多行字符剪切到缓冲器。  
  p      后放置命令。在当前光标位置之后放置或粘贴缓冲器的内容。对于复制行命令,缓冲器的内容将被粘贴在当前行之后。对于复制字符行命令,缓冲器内容将被粘贴在光标的右边。  
  P      前放置命令。在当前光标位置之前放置或粘贴缓冲器的内容。对于复制行命令,缓冲器的内容将被粘贴在当前行之前。对于复制字符行命令,缓冲器内容将被粘贴在光标的左边。  
  使用复制和放置指令时,你也可以字符指令而使用多个缓冲器或剪切板。这些字符可为a-z,并且只能是小写字母。例如,ayy将当前行内容复制到缓冲器A,ap命令将缓冲器的内容粘贴在当前行之前。 

  Vi中最为重要的命令要算undo指令。这一命令十分简单:只需要按下u。按下u键就可以撤消最近使用的一次指令。    与undo命令类似的是redo命令。按下句号键(.)将会重新键入最近的指令。例如,如果你使用cw来改变一个文字,你可以查找这一文字然后使用句号.来这一文字。  
  其它两个重要的命令为search命令。为了在文档中向前查找,可键入/text,text即为你查找的内容。重要的是一定注意,只有输入内容完全的匹配,你才可以查找到。Vi不支持混合查询或者模糊查询。对于向后查找,可键入?text,text即为查找的内容。
  
  编辑指令  
  在指令模式中,很多组命令都可以前缀:。与以上提及的命令不一样,一旦输入一个冒号,所有指令都出现在屏幕的左下角,并可以在执行之前编辑。以下是常用的重要的:指令。       :w     编写文件命令。如果你输入:w然后回车,当前文件将被写入硬盘。如果使用的是一个空白文档,将会出现“没有当前的文件名”的消息。可以使用:w文件名将一个空白文档或当前文档写入到另一文件。  
  :w!或:w文件名    覆盖文件命令。如果输入:w!然后回车,文件将会被当前新输入的名称而覆盖。这可用于文件的覆盖。  
  :q     退出命令。如果正常保持,输入:q将会终止整个操作。  
  :q!     退出而不需要保持命令。在不需要保存文件的情况下退出。  
  :%s/find_text/replace_text/   

  查询与替代命令  
  正如上面提及一样,可以改变查询命令为一个查询与替代命令。使用:%s命令可以告诉vi查询文档中所有行。/find_text命令与以上的查询命令类似,当其后缀/replace_text/,时,/find_text操作结果的第一行将会被替代。为了将/find_text所有内容被替代,可以增加一个g(全局),比如:%s/find_text/replace_text/g。  
  你不要只使用单一的指令。你可以将多个指令结合使用。例如,:wq!将会保存文件到硬盘并退出vi而返回到指令状态。    Vi=包含全部(Very involved)     以上提及的内容只是vi功能的一小部分。你可以一起执行指令串,以标记方式复制而粘贴文本,或者使用sed指令。你还可以将shell script的输出或其它指令插入到你的文档中。    以上涉及到的例子和指令将可以带你进入vi的大门。很多vi使用者在操作时都会记住一些命令。从其它使用vi的人可以学会更多的vi指令,而此时你或许惊叹vi的强大。然而,你应该记住一点:经常地使用:a指令,因为vi没有提供自动后台文档保存功能。


现在ArthurXF本人正在搞PHP等技术培训,如果想学习的人可以跟我联系。另外培训的招生简章在这个网址,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加我QQ:29011218交流也可。
PHP培训招生简章
Tags: ,
pw是一个用来创建、删除、修改、显示用户和组的命令行工具。它还有系统用户和组文件编辑器的功能。
1.pw命令格式:
1.1组管理
1.1.1组添加
pw [-V etcdir] groupadd [group|gid] [-C config] [-q] [-n group] [-g gid]
 [-M members]  [-o] [-h fd | -H fd] [-N] [-P] [-Y]
1.1.2组删除
pw [-V etcdir] groupdel [group|gid] [-n name] [-g gid] [-Y]
1.1.3组更改
pw [-V etcdir] groupmod [group|gid] [-C config] [-q] [-n name] [-g gid]
 [-l name] [-M members] [-m newmembers] [-h fd | -H fd] [-N] [-P] [-Y]
1.1.4组显示
pw [-V etcdir] groupshow [group|gid] [-n name] [-g gid] [-F] [-P] [-a]
1.1.5 显示可建新组ID
pw [-V etcdir] groupnext [-C config] [-q]

1.2用户管理
1.2.1(1) 用户添加
pw [-V etcdir] useradd [name|uid] [-C config] [-q] [-n name] [-u uid] [-c comment]
 [-d dir] [-e date] [-p date] [-g group] [-G grouplist] [-m] [-k dir]
 [-w method] [-s shell] [-o] [-L class] [-h fd | -H fd] [-N] [-P] [-Y]
1.2.1(2)用户添加
pw [-V etcdir] useradd [name|uid] -D [-C config] [-q] [-b dir] [-e days]
 [-p days] [-g group] [-G grouplist] [-k dir] [-u min,max] [-i min,max]
 [-w method] [-s shell] [-y path]
1.2.2 用户删除
pw [-V etcdir] userdel [name|uid] [-n name] [-u uid] [-r] [-Y]
1.2.3 用户更改
pw [-V etcdir] usermod [name|uid] [-C config] [-q] [-n name] [-u uid] [-c comment]
 [-d dir] [-e date] [-p date] [-g group] [-G grouplist] [-l name] [-m] [-k dir]
 [-w method] [-s shell] [-L class] [-h fd | -H fd] [-N] [-P] [-Y]
1.2.4 显示用户
pw [-V etcdir] usershow [name|uid] [-n name] [-u uid] [-F] [-P] [-7] [-a]
1.2.5 可新建的用户ID
pw [-V etcdir] usernext [-C config] [-q]
1.2.6 锁定用户
pw [-V etcdir] lock [name|uid] [-C config] [-q]
1.2.7 用户解锁
pw [-V etcdir] unlock [name|uid] [-C config] [-q]

1.3常用选项解释
1.3.1用户操作时常用选项
[-V etcdir]
默认当新增组和用户时使用/etc/pw.conf作为pw配置文件,也可以指到别的文件上。pw.conf这个文件可以不存在。当使用这个参数时,需要使

用-C config
[-C config]
[-q] 在交互式环境中,这个选项使pw支持输出错误信息
[-N] 在添加和更改操作时输出结果,而不真正改变组和用户信息。
[-Y] 自动更新yp数据库。
[-n name] 指定用户名
[-u uid]指定用户id(ps:好像没什么用)
[-c comment]用户全称等注释信息(ps:没什么用)
[-d dir] 指定用户家目录
[-e date]帐号到期时间,时间格式可以是绝对的日-月-年,2为数字年或4位数字年,月可以是数字或英文月份的简写('Jan', 'Feb', etc);也

可以是相对时间,+n[分时天周月年],n可以是十进制、八进制[0开头]或十六进制[0x开头]。
[-p date]密码到期时间,时间格式同上。
[-g group]指定组(组名或组id)。
[-G grouplist]指定组列表,组以空格分开,如:-G wheel mysql teczm即把某账号置于这三个组内。
[-L class]在用户创建时指定登录等级。
[-m] 自动创建用户家目录
[-s shell]指定用户shell
[-w method]method包括:
 no 新创建的账号禁止登录
 yes 强制新建账号密码和账号一样(ps:这样不安全)
 none 强制新建账号使用空密码(ps:这样不安全)
 random 生成一个随机密码
ps:pw useradd username -g tests -d /home/test -s /bin/sh -h 0
增加参数 -h 0 可以出来password for user username:这样的提示来让你设定username的密码

1.3.2组操作时常用选项
[-M memberlist] 将用户置于组内,会替换掉已经存在的用户
[-m newmembers] 添加新用户到组内,不会替换掉已经存在的用户

示例:
1.新建一个用户bsder使用cshell,家目录为[color]/home/bsder[/color],属于组[color]wheel[/color],口令交互输入
#pw useradd bsder -s /bin/csh -d /home/bsder -m -g wheel -h 0

2.将bsder使用的shell改为/bin/sh
#pw usermod bsder -s /bin/sh

3.将bsder置于test组内
#pw groupmod test -m bsder

4.锁定bsder用户帐号
#pw lock bsder

5.对bsder账号解锁
#pw unlock bsder

6.显示bsder用户属性
#pw usershow bsder


现在ArthurXF本人正在搞PHP等技术培训,如果想学习的人可以跟我联系。另外培训的招生简章在这个网址,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加我QQ:29011218交流也可。
PHP培训招生简章
Tags: , ,
分页: 15/20 第一页 上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